时间:2013-07-04
“一些座谈会开成了‘工作汇报会’,有的发言成了‘半年工作总结’,谈为群众办事、发展经济、招商引资,用日常工作代替了对‘四风’问题的查找。”最近,有群众对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单位召开的座谈会有些看法。这当引起高度重视。
召开座谈会,目的原本是针对“四风”问题征求群众意见,查摆自身问题。如果座谈会的内容是“顾左右而言他”,变为一种应付过场的“形式”,成了按部就班的“程序”,那么座谈会效果只能是“走过场”。
毫无疑问,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,最便捷也最方便。而效果是否最好,就很难说了。实际上,从这些年群众的意见建议来看,很多座谈会的效果并不佳,原因,就在 于大家有顾虑:当面提意见,今后会不会穿小鞋?领导摆个高姿态,千万别当真冒傻气……有了这样一些顾虑,不少座谈会便成了假话、空话、套话、看似批评实则 表扬的马屁话的聚集地。而在一些单位,座谈会的参加对象多由领导“钦定”,怪话多、牢骚大、爱放炮者,通常挨不着场边、上不得台面。这样的座谈会,真的是 形式大于内容——“千万注意、注意”还是搞成了形式主义。 下转A2版
上接A1版 如何让参与者消除顾虑、敞开心扉,如何听到更多的不同声音,如何吸纳更多“利于行”的苦口良言?必须打破形式上的条条框框。试想,如果走出传统座谈会形 式,是不是还有更佳的方式方法?最近,不少领导干部通过做客网站在线与网友互动,或开通网络平台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。
其实,在教育实践活动中,采取何种形式去征求意见并不重要,重要而关键的是,要真听、听真。真能做到了这一点,不走过场,那么,采取何种形式也就不必一律。
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总务处党支部
访问量: